【獵犬】 每週寫信給你,其實是我逼自己進步的方式


Hi Reader

好久不見!

其實這幾週我仍然有持續寫電子報,

寫電子報就是逼自己寫一篇長文的前哨站,

每週固定的產出練習讓自己寫出很多想法。

不過可能因為我用免費電子郵件信箱寄信,

讓信箱誤以為我的電子報是廣告信件,

這一個月的開信率從40多%掉到10%左右,

所以還是花了些費用,

註冊了一個付費的電子郵件信箱newsletter@monsonwu.com,

確保我的信件不會進到垃圾桶。

建議大家可以去垃圾郵件搜尋【獵犬】的信件,

前幾次分享了許多不錯的資訊,

也順便可以讓我驗證信件是否進到垃圾桶,感恩!

分享一下本週的收穫與心得感想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這週某天早上聽電台提到大腸癌治癒率,

零期治癒率100 %,

一期治癒率90幾%,

二期治癒率80 %,

三期治癒率65 %,

四期治癒率不到30%,

結論就是科技進步下,

透過定期檢查,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癌症就沒那麼可怕!

年過40該做的檢查不能少,

尤其自己當老闆的更要把定期健康檢查納入年度計畫裡,

反正現在技術進步都有無痛舒眠可選擇,

聽到不錯的資訊分享上來, 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

p.s.網友補充:三期看癌滲入淋巴數,有化療,比65%高很多。四期只有14%,所有癌症四期30%不太容易。三四差異很大。

為什麼自媒體經營者,都該擁有自己的網站?

有意想經營自媒體的朋友,

一定要想辦法建置個人網站,

因為社群媒體的演算法無法讓你的產出帶來複利效應,

也就是你必須持續的產出,

流量可能不到一週時間,

你產出的內容就石沉大海,

必須要在生產出新的內容演算法才會把觀眾帶到你的面前!

而網站不一樣,

它會有自然流量,

這個流量是從搜尋而來,

只要你產出的內容可以以解決他人的問題、對他人產生價值,

SEO就會源源不絕的把人帶到你的文章前面,

而且觀眾來自世界各地,

就算文章是多年前寫的,

只要有人有需求,

文章的流量只增不減,

讓你辛苦的產出帶來源源不絕的複利效應。

再者,已經發生了好幾起正牌KOL被詐騙集團檢舉,

然後再也拿不回帳號的案例。

辛苦的創作付諸一炬!

擁有個人網站,

多了一層掌控權,

但這也不代表社群媒體沒什麼效用,

我用社群媒體:

  1. 關注親朋好友的動態
  2. 可以帶來即時的互動
  3. 測試不同平台觀眾群的喜好
  4. 發發廢文紀錄生活點滴
  5. 接住想法,成為完整文章的前哨站
  6. 練習寫作
  7. 追蹤各領域大師文章
  8. 觀注產業最新消息
  9. 跳脫同溫層
  10. 導流至個人網站與電子報

經營個人品牌,

就像蓋房子,

社群媒體是熱鬧的街區,

但土地不屬於你;

而個人網站,

才是你真正擁有的資產。

從今天開始,

思考如何把內容的主控權抓回手上,

建立自己的內容基地,

才能在這場長期的內容馬拉松中,

跑得更遠、更穩。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記得把這篇文章收藏,或是轉發給你認為需要的朋友!

想看更多文章:獵犬的投資優化筆記📒

Have a nice day,

Q:為什麼會收到這封郵件?
A:你曾經在我的網站領取過免費資源或是上過我的課程,也可能是我富邦人壽所服務的客戶,如果未來不想再收到可以點擊Unsubscribe 退訂。


Q:如何讓別人訂閱獵犬的郵件內容
A:請他直接訂閱,就能收到未來的每封信。

獵犬投資優化筆記

歡迎免費訂閱《獵犬投資優化筆記》電子報,以下文章是過往發送的電子報內容!

Read more from 獵犬投資優化筆記

Hi Reader 從不平等優勢找出你的「才能地圖」 2023年有部國片叫做「老狐狸」, 戲裡面有個片段讓人印象深刻, 主角小男孩在學校總是被另外一位高大的同學霸凌, 怎麼樣也擺脫不了被欺負的命運。 直到他有天向和他家收租的房東請教, 為什麼你會這麼有錢? 老狐狸在劇中的一段話: 「不知道輸給知道的⋯⋯我們要利用不平等創造不平等,有人說不平等不好,頭殼壞掉,不平等是地圖,清清楚楚幫我們指出贏的方向。跟強的人一起就往上爬,你要跟弱的人混,就會往下掉,懂嗎?」 老狐狸跟小男孩分享「掌握強者的弱點」,這樣就能勝過對方。 小男孩隨後得知,霸凌他的同學的母親在工廠進行不法行為, 於是小男孩用這個祕密威脅霸凌者, 從此之後高大的同學不敢再欺負小男孩。 電影過程雖然有些殘酷,但真實世界不就是如此? 整部戲的核心在闡述「資訊落差造成的不平等就是決勝關鍵」。 不平等優勢創業 有位知識型 YouTuber Ali Abdaal 在他的頻道裡提到「不平等優勢」(Unfair Advantage)這個名詞。 他認為成功的公式,就是由三個元素組成: 「成功 = 努力 + 運氣 + 不平等優勢」...

Hi Reader 讓自己更幸運的方法 這週,同事分享了一支影片, 內容是在談如何讓自己更幸運。 影片來自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教授 Tina Seelig 的 TED 演講, 她是《真希望我 20 歲就懂的事》的作者, 專門教創意與創業的課程。 這本書我很早以前就看過, 裡面有很多啟發性的案例, 不過那時年紀還小, 現在回頭再看, 應該會有更多體會。 回到主題, Tina 在影片中提到三個讓自己更幸運的方法, 我覺得非常受用,想分享給你。 1.冒點險,跳脫舒適圈 Tina 平時搭飛機都習慣休息睡覺, 有次她決定試試跳脫舒適圈, 主動和隔壁的乘客聊天。 沒想到對方是一家出版社的主管, 聊到出版話題時, 她鼓起勇氣說出自己想出書的計畫, 甚至直接拿手機裡的書稿給對方看。 雖然第一次被拒絕,但Tina後來仍邀請對方來課堂上演講。過了幾個月後,Tina主動發了學生的創業影片,出版社主管在看到後非常感興趣,想為學生的創業項目出版內容,於是邀請她共進午餐,並主動詢問她是否還在寫書。 結果,就是這本全球賣出近百萬冊的《真希望我 20 歲就懂的事》。 這件事讓我印象很深:...

Hi Reader 本週啟發 這週看到一位投資前輩分享的限時動態, 上面提到他剛上大學時因為學貸, 害他每次到銀行就會產生莫名焦慮, 現在因為有了些資產, 去銀行是為了做些理財投資, 讓他有感而發地說: 「養小孩真的需要資源充足,小孩的身心靈才會富足,而不是為了金錢焦慮。」 底下還下了一個標語說到: 「吃苦會越苦,富足才會越富足,這才是真相。」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 金錢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 它絕對能夠解決生活上超過80%以上的事情, 但到底要多有錢才會感到富足? 我想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但如果只用金錢來衡量, 很容易陷入一個匱乏的陷阱。 因為人性總是會互相比較, 你有錢,但永遠有人比你更有錢! 所以要學會在有限的資源下, 也能過得身心靈都富足, 是一個蠻值得思考與投入的事。 小孩可以富養也可以窮養, 但要讓小孩有富足感, 父母自己先要感到富足, 雖不覺得自己已經達到那個境界, 常常還是會對於金錢感到焦慮, 不過更多的是對於生活的滿足, 對於發生在身旁的人事物充滿感激, 這些都會讓我感到幸福! 富足感就會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