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犬】 每週寫信給你,其實是我逼自己進步的方式


Hi Reader

好久不見!

其實這幾週我仍然有持續寫電子報,

寫電子報就是逼自己寫一篇長文的前哨站,

每週固定的產出練習讓自己寫出很多想法。

不過可能因為我用免費電子郵件信箱寄信,

讓信箱誤以為我的電子報是廣告信件,

這一個月的開信率從40多%掉到10%左右,

所以還是花了些費用,

註冊了一個付費的電子郵件信箱newsletter@monsonwu.com,

確保我的信件不會進到垃圾桶。

建議大家可以去垃圾郵件搜尋【獵犬】的信件,

前幾次分享了許多不錯的資訊,

也順便可以讓我驗證信件是否進到垃圾桶,感恩!

分享一下本週的收穫與心得感想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這週某天早上聽電台提到大腸癌治癒率,

零期治癒率100 %,

一期治癒率90幾%,

二期治癒率80 %,

三期治癒率65 %,

四期治癒率不到30%,

結論就是科技進步下,

透過定期檢查,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癌症就沒那麼可怕!

年過40該做的檢查不能少,

尤其自己當老闆的更要把定期健康檢查納入年度計畫裡,

反正現在技術進步都有無痛舒眠可選擇,

聽到不錯的資訊分享上來, 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

p.s.網友補充:三期看癌滲入淋巴數,有化療,比65%高很多。四期只有14%,所有癌症四期30%不太容易。三四差異很大。

為什麼自媒體經營者,都該擁有自己的網站?

有意想經營自媒體的朋友,

一定要想辦法建置個人網站,

因為社群媒體的演算法無法讓你的產出帶來複利效應,

也就是你必須持續的產出,

流量可能不到一週時間,

你產出的內容就石沉大海,

必須要在生產出新的內容演算法才會把觀眾帶到你的面前!

而網站不一樣,

它會有自然流量,

這個流量是從搜尋而來,

只要你產出的內容可以以解決他人的問題、對他人產生價值,

SEO就會源源不絕的把人帶到你的文章前面,

而且觀眾來自世界各地,

就算文章是多年前寫的,

只要有人有需求,

文章的流量只增不減,

讓你辛苦的產出帶來源源不絕的複利效應。

再者,已經發生了好幾起正牌KOL被詐騙集團檢舉,

然後再也拿不回帳號的案例。

辛苦的創作付諸一炬!

擁有個人網站,

多了一層掌控權,

但這也不代表社群媒體沒什麼效用,

我用社群媒體:

  1. 關注親朋好友的動態
  2. 可以帶來即時的互動
  3. 測試不同平台觀眾群的喜好
  4. 發發廢文紀錄生活點滴
  5. 接住想法,成為完整文章的前哨站
  6. 練習寫作
  7. 追蹤各領域大師文章
  8. 觀注產業最新消息
  9. 跳脫同溫層
  10. 導流至個人網站與電子報

經營個人品牌,

就像蓋房子,

社群媒體是熱鬧的街區,

但土地不屬於你;

而個人網站,

才是你真正擁有的資產。

從今天開始,

思考如何把內容的主控權抓回手上,

建立自己的內容基地,

才能在這場長期的內容馬拉松中,

跑得更遠、更穩。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記得把這篇文章收藏,或是轉發給你認為需要的朋友!

想看更多文章:獵犬的投資優化筆記📒

Have a nice day,

Q:為什麼會收到這封郵件?
A:你曾經在我的網站領取過免費資源或是上過我的課程,也可能是我富邦人壽所服務的客戶,如果未來不想再收到可以點擊Unsubscribe 退訂。


Q:如何讓別人訂閱獵犬的郵件內容
A:請他直接訂閱,就能收到未來的每封信。

獵犬投資優化筆記

歡迎免費訂閱《獵犬投資優化筆記》電子報,以下文章是過往發送的電子報內容!

Read more from 獵犬投資優化筆記

Hi Reader ▋電子報點閱率回溫,小插曲讓我學到寶貴一課 上週的電子報點閱率終於回到正常水準,大約是 57%,讓我鬆了一口氣。 原來,前陣子因為使用 Gmail 信箱寄信,在某次電子報中送出一個福利給大家,結果被 Gmail 認定為「促銷廣告」信件。從那週開始,點閱率直接跌到谷底,只剩下 11~13%,說真的,花很多時間寫文章卻沒能讓更多人看見,心裡真的有點小失落。 好在很快找出問題,當機立斷花了一筆錢註冊專屬網域的 email 信箱,狀況就順利改善了! 如果你是上週第一次收到我的電子報,建議可以去垃圾信件搜尋「獵犬」,前幾封精彩內容應該還躺在那裡等你打撈出來~ ▋財富自由,靠本業收入還是投資收入? 關於「財富自由」這件事,應該大家都很感興趣。 這幾年因為 ETF 熱潮,讓越來越多人踏入投資領域,社群上也開始充滿「財務自由」的討論聲浪。 但到底要靠本業收入,還是投資收入,哪一個比較容易實現財務自由? 我的看法是 ── 本業收入才是關鍵!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 本業收入是「正期望值」,你只要願意投入,就幾乎一定會有報酬。...

Hi Reader 現在的 AI,就像 80 年代的個人電腦剛開始普及時一樣! 會用和不會用,效率可能差了數十倍。 就像從台北到高雄, 騎機車可以到、開車也能到、搭高鐵更快到, 只是所需時間差異極大。 差別在於——速度越快,成本越高。 但現在學習 AI 幾乎零成本! 許多應用不僅免費、而且大家的起跑點都一樣, 這正是最佳的學習時機。 前陣子我和團隊分享了如何用 AI 提升保險業務的工作效率, 挑選了幾款實用工具,其實不只業務適用, 上班族、學生也一樣能受惠! 我整理了適合的使用情境與工具介紹, 讓你能輕鬆將 AI 融入工作, 有效縮短工作時間,把時間花在更值得的地方~ 套一句廣告詞: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如何把 AI 融入日常工作流程? 先從找出工作中最耗時的環節開始, 對症下藥,才能讓 AI 真正發揮價值。 ❶ 專業知識學習:快速吸收重點不再是夢! 學習一定要花時間, 但 AI 能幫我們快速整理資訊、掌握重點,讓學習更有效率。 📌 NotebookLM(Google推出) 上傳 PDF、簡報或影片文字稿 自動整理重點、生成摘要,並附上引用來源 還能把文字轉成...

Hi Reader 好久不見,距離上一封電子報已經三週過去了。 為什麼遲遲寫不出來? 其實文章已經寫好了, 是關於「散戶的優勢」 那為什麼電子報沒發出去呢? 因為我竟然忘了備份... 而且這個錯誤竟然犯了兩次... 之前寫電子報的時候, 我通常會在電子報平台上面直接撰寫, 想說平台本身會自動備份, 但是第一次寫的時候人在雲林鄉下, 網路不是很穩定, 寫完當下沒發現沒備份就按了上一頁, 回到家後想再做修改才發現...沒有備份... 接著再重新花了數小時寫了一遍, 心想內容更勝上一次, 結果壞習慣依舊沒改, 寫完後很快地按了上一頁, 結果內容依舊沒儲存, 花了兩次數小時時間撰寫的內容, 因為自己犯了重複的錯誤, 那種無力感、很氣自己的狀態, 讓自己陷在情緒裡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狀況? 所以電子報拖到現在才來跟大家聊聊近況, 而我現在則是先在iOS的備忘錄中先撰寫好文章, 在轉貼到電子報的平台做修改, 人總是要犯了讓自己懊惱不已的錯誤之後, 才懂得要認真面對自己的過錯。 然後這週還有另外一個收穫就是, 我發現我過去太糾結於電子報的內容, 我希望可以給大家滿滿的乾貨,...